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1232|回复: 0
收起左侧

政法干警备考必背常识之政治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4 10: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GCD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思想。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党的建设的核心是思想建设。
    2.毛泽东思想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穿于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GCD集体智慧的结晶。
    4.具体来说,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②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
    ③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先导
    ④毛泽东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
    二、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概述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邓小平为首的一批领导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前提下,分析当代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的总体趋势,总结和形成的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我们观察一切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性: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③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三)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GCD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GCD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是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GCD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三、“三个代表”
    (一)“三个代表”含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的内容:(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三个代表”的地位
    “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走在中国社会发展前列的先进政党。什么时候如果偏离或没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就会不满意,党就会遇到困难和曲折。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我们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
   四、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和谐社会
    2005年以来,中国GCD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社会整体的、全面的和谐,而不是在某些局部领域和环节上实现和谐。具体说来,应当努力追求和不断实现这样几个方面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社会成员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利益上还将存在矛盾和差别。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因此,追求并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其必要条件。从一定意义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过程,就是每个人的主体意识、他人意识、公民意识不断觉醒和生成的过程。
    人与社会的和谐。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创造了制度基础,但个人与社会之间仍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最终都应体现和落实在每个社会成员的发展和完善上,也只有不断给予每个社会成员以更多的关怀,尊重个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价值和尊严,社会自身才能够不断发展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脆弱、能源危机等问题的困扰。如果对自然界采取无休止的索取和征服的做法,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只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
    (三)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要在全社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五.其他相关政治常识
    (一)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二)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合法权益)。(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科学理论,弘扬民族精神;组织和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三)政府责任
    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四)政府的权力
    (1)依法行政——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2)依法行政的根本或实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4)原因——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五)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指以人文关怀、民主、透明、责任、法制等价值为基础,在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下,以提供公平、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标志的政府形态。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民主与负责的政府,法制与有效结合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实现合理分权的政府。
    (六)当今时代主题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不安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北发展不平衡;根源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11-25 04:34 , Processed in 0.1316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