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
韩正: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核心提示 韩正说,坚持从严治政,努力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任何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都容易导致腐败。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受到人民最严格的监督。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
韩正市长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2012年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好地惠及市民
增收入
推动在职人员特别是普通职工收入增长,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保住房
聚焦青年职工、引进人才等群体,大幅放宽共有产权保障房准入标准
降票价
继续扩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举办200场以上高质量公益性专场演出,推广营业性演出低票价
清考证
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坚决清理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特别是低龄儿童的竞赛和考证
治污染
启动实施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做好PM2.5监测与治理,力争列为国家首批发布的城市之一
2011年工作回顾
改革创新突破摆脱传统路径
■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万元和1.56万元,均比上年增长13.8%,扣除物价因素高于经济增幅
■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8%,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制造业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
■全年依法公开政府信息超过15万条,开通“上海发布”政府微博,废止、失效、修改规范性文件近5000件
经济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本报讯韩正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去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年。全市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坚决冲破传统发展思维的束缚,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全面打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战,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积极变化。
经济平稳增长中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以上,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9.4%,来自第三产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快于第二产业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较快增长,消费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服务性消费增速加快,网络购物等新消费模式发展迅猛。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市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新增就业岗位64.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万元和1.56万元,均比上年增长13.8%,扣除物价因素高于经济增幅。
先行先试政策实现重大突破
韩正说,上海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功能建设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着力完善市场体系,在提升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过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实现重大突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420万亿元。航运运价指数交易正式推出,报检报关“一单两报”扩大试点,船舶保险业务总量约占全国的40%,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74万标准箱,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商务部与上海“部市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国家会展项目落户虹桥商务区并开工建设。全市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8%。商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3%。
三产占GDP比重提至58%
韩正说,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加快。努力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第三产业引领发展,支撑作用增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在本市部分现代服务业行业开展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落实营业税差额征收政策。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8%。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制造业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基本完成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三年试点任务。启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财政科技投入体制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9%,发明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增长30%以上。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一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并购重组、结构升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和布局调整加快,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有序推进,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编制完成,一批央企总部落户园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项目全面推进,一批总部机构签约入驻。上海迪士尼项目顺利开工。强化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保持在3%左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7天,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绿化覆盖率达到38.15%。
保障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
韩正说,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面对物价持续较快上涨的压力,我们把稳定物价保证供应作为头等大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比上年上涨5.2%,低于全国水平。郊区加强“菜园子”建设,中心城区加强“菜市场”建设和管理,发挥大市场、大流通在保障市民安居乐业中的作用,保障了主副食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正确把握发展与分配的关系,高度重视改善收入分配,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年初增加了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镇保、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养老金,增幅均超过10%。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2.2%和20%。增加环卫、出租车等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收入,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4.3%。千方百计推进“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700万平方米、26.7万套(间),供应1240万平方米、17.5万套(间)。进一步放宽廉租住房和共有产权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准入标准。廉租住房新增受益家庭1.1万户,累计有8.6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受益。全面推开共有产权保障房申请供应工作,共计受理4.4万户居民家庭申请。鼓励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完善。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新增养老床位5030张,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3家,新设社区老年人助餐点4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6.2万人。全面落实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3.8%。新增40所幼儿园。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医改工作全面推开。健康城市建设有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社区基本药物平均零售价下降39%。推出优化医院就诊流程等9项便民惠民措施。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成效显著,一批精品佳作相继推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服务项目实现免费开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功举办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市民体质指数蝉联全国首位。
城市管理和建设迈出新步伐
韩正说,城市管理和建设迈出新步伐。围绕安全为先,我们狠抓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全市动员、全民参与,查隐患、找问题、提建议,制定颁布一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成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开通23条“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在1080个居民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全面推开,对247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进行了评估。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初步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平台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新机制。初信初访办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平安建设实事项目有力推进。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280万户光纤到户建设改造,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增覆盖100万户。克服各种困难,市区携手,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郊区农村改革发展深入推进
韩正说,郊区农村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努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这个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大对郊区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建设重心和公共资源向郊区转移,郊区建设全面提速。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完成118个村庄改造、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在郊区新增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5+3+1”郊区三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粮食总产量达12.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大力促进非农就业,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3万个。
市属国资证券化率提至34.7%
韩正说,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着眼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用改革创新促发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全面实施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完善“税收属地征管、地方税收分享”的财税体制,区县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实施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34.7%。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市区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完善人才直接落户政策,放宽人才居住证申办条件,建立特殊人才直接落户和申办人才居住证推荐评估机制,多渠道解决人才住房问题,积极推进出入境管理便利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产品质量水平继续提升。
推动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
韩正说,对内对外开放呈现新态势。我们坚持在扩大开放中促转变,抓住一切机遇,推动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加强服务,改善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上海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关区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18%。吸引外资再创历史新高,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和实到金额分别达到201亿美元和126亿美元,实到外资中服务业占比超过80%。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90家,累计达到927家。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试点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5亿美元,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金额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贯彻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沪台两地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心组织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工作,76个民生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强援滇、援青和支援三峡库区等对口支援工作。
政府履职更加合规高效
韩正说,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把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政府服务与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围绕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着力将公开透明贯穿于政府运作全过程,全年依法公开政府信息超过15万条。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开通“上海发布”政府微博。废止、失效、修改规范性文件近5000件。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政府履职更加合规高效。
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需提升
韩正说,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上海转型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更多地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我们的战略视野要进一步拓宽,改革的勇气和胆子还要更大一些,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本领还需增强。社会结构快速变化,平衡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利益问题和社会矛盾。我们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方法需要创新,调动全社会力量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还需拓展,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还需提升。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建筑密度持续增强,各类要素高度集聚,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风险处于频发高发期,需要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切实消除和防范城市安全风险。我们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还不够完善,城市管理人才培养还滞后于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一些薄弱环节的整治还不够到位,部分区域和领域的安全管理亟待加强。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更加关注,特大型城市的物价上涨、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更为复杂。我们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回应群众关切的意识亟需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和优化财力投入配置,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能力还要提高。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有更高期待,对政府工作有更高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办事效率还不够高,法制观念还需加强,从严执法的要求还需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有些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治政不严、管理不力、懒散松懈的问题,工作中扯皮推诿、行政不作为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极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我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这些问题,不回避、不推卸、不护短,尽最大努力切实解决问题。
2012年主要任务
2012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推进“四个中心”加快调结构
韩正说,抓住时机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上海必须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四个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以推进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来增强经济中心的功能,加快构建与经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不失时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进一步延伸市场网络,拓展消费领域,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商品流通现代化。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推动各类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对接国家战略,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专项工程。加快重点区域发展。以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十周年为新起点,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聚焦重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打造带动城市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滨江发展轴。加快世博会地区后续开发利用。推进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建设。加快上海迪士尼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度假区核心区项目开发。加大临港地区开发力度。进一步推进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启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目标。启动实施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做好PM2.5监测与治理相关工作,力争列为国家首批发布的城市之一。推进外环生态专项等工程建设,完成绿地建设10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00公顷。
着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韩正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着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创新是城市活力所在、希望所在。要让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化在上海的血脉之中,让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创业人才,拥有更大发展空间、赢得更多信任宽容、获得更好扶持帮助,使上海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福地。继续把推进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以张江扩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支撑带动作用,集聚创新要素与资源。整合政府科技投资公司,优化强化对创新创业企业的风险资金投入。鼓励支持区县结合产业优势实施创新热点计划,培育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产业集群。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任务。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建立健全产业应用技术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实施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开通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共有技术研发机制建设,继续支持加强基础研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件。我们要不拘一格尊贤使能,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公平的创新创业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深化居住证制度改革,探索积分管理办法。出台支持高层次海外人才创业的综合政策,深入实施国家和本市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千人计划”,启动外国专家“千人计划”。大力推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好高层次科技型领军人才作用。启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落实首席技师培养资助政策,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要倍加重视青年人才,为所有在沪的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更加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韩正说,更加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市民安居乐业。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不断化解民生难题,努力让困难群众更有保障,让老年群体更有关怀,让青年朋友更有憧憬,让全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必须继续抓好物价调控,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严格落实“菜篮子”、“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将社区菜场回归公益性,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坚持统筹研究、整体推进、分类实施、分步到位,提高各类人群的收入水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市民。较大幅度增加退休人员收入,城保企业退休人员和镇保、新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的人均基本养老金增长15%。建立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水平。推动在职人员特别是普通职工收入增长,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工资增长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健全环卫等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岗位补贴制度,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众生活,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为老服务,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为27万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加强“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公开透明、公平分配,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以及青年职工、引进人才、来沪从业人员的住房困难。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100万平方米、17.08万套(间),供应770万平方米、11.4万套(间)。确保廉租对象应保尽保,提高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比例。面向常住人口,积极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实现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的统筹建设、有效衔接。聚焦青年职工、引进人才等群体,大幅放宽共有产权保障房准入标准。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加快推进郊区城镇棚户简屋改造,加强旧住房安全检查和房屋修缮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限价商品房和先租后售保障住房试点。启动第二轮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转型发展中促进就业始终不能放松。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实施新一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帮助1万人成功创业。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来沪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服务。落实地方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培训的政策。更加注重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推动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转制,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
韩正说,常备不懈抓安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管理为重,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制度建设先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考核问责制,深入推进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45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广泛开展城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参与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努力使上海成为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延续世博管理成效,加强和改进城市常态化管理,使市容更整洁、交通更顺畅、出行更安全、景观更怡人。加大市容环境建设管理力度,开展道路洁净工程建设,加强乱设摊综合治理,优化市、区、街镇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深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修编第二轮上海交通白皮书。深化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和执法。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继续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取消本市贷款道路通行费,下调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起价,更好地便利群众。完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启动郊环线越江工程。加快推进“一主多点”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
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韩正说,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使信息化更好地惠及市民服务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全面构建以智慧运行、智慧管理、智慧产业、智慧生活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渗透应用,提升信息化应用效能和信息产业发展能级。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智能化消防数字平台等项目建设,推进智能交通发展。继续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鼓励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加快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韩正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政府主导,贴近市民需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软硬件并举,充分利用世博会场馆资源,建成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推进虹桥国际舞蹈中心建设,重塑环人民广场剧场群。因地制宜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积极将中心的场地向各类文艺院团开放,增加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的品种和数量。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扶持和培育各类群众文化团队,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加强档案信息服务,做好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继续扩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用好公益性演出扶持资金,在上海音乐厅、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等剧场举办200场以上高质量公益性专场演出,推广营业性演出低票价。深化扩大开放,用好市场机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企业。着力提升文化原创力,促进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积极培育和引进优秀文化人才,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创作生产一批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有序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韩正说,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序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坚持育人为本,真正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落实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5%。推进市级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向经济困难、人口导入的郊区、农村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在城郊结合地区新增30所义务教育学校,推动义务教育首先在各区县实现均衡发展。新增40所幼儿园。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坚决清理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特别是低龄儿童的竞赛和考证。(下转第3版)(上接第2版)深入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促进高中加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施高等教育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扩大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完善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立足上海实际,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郊区新建的4家三级医院全面投入试运行,实行新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医疗联合体试点,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居民签约、双向转诊等工作。扩大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开展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推进中心城区部分二级医院向老年护理、康复功能转型,鼓励和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和老年护理服务。
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积极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办好2012年短道速滑世锦赛等重大国际赛事。成立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支持上海体育健儿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和婴幼儿早期启蒙工程。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韩正说,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服务和管理。要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将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好、管理好,为广大居民服务好。在大型居住社区探索镇管社区等管理模式,完善大型居住社区财力保障机制,加强社区“三个中心”建设,推进国有商业企业入驻,完善物业管理运作机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等建设配套。在城郊结合部快速城市化地区,根据实有人口规模充实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力量。进一步提高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标准化水平。做好居委会、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自治能力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完善公益创投和招投标机制。
加强实有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建立健全“两个实有”全覆盖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地登记办法,扩大户籍人员居住地服务和管理试点。逐步扩大居住证持有人员享受公共服务的范围,鼓励和引导来沪人员参与社区事务。
建立综合协调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加强人民意见建议征集,推动从政策层面预防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建立分级分责化解群众合理诉求信访矛盾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区县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建设。进一步完善信访核查终结制度。开展“六五”普法,推动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弘扬志愿精神,鼓励市民参与志愿服务。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双拥工作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加大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
韩正说,进一步把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加大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落实促进新城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嘉定、青浦、奉贤南桥等新城加快发展,推动松江、浦东南汇新城的产业区与城区在规划、交通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配套衔接,进一步支持金山、崇明的新城和新市镇优化发展。推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向新城倾斜,支持新城提升制造业能级和水平。推进新城低碳发展试点。推出加强新城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的支持政策。积极创新新城管理模式。继续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
依托特大城市综合优势,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强化科技兴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都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设施建设,从全市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优先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完善9000公顷设施粮田和菜田的灌排设施,推进30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完成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继续推进农村路桥建设和农场职工旧住房改造,完成100个村庄改造,完善公共交通“村村通”。加快郊区农民转移就业,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0万个。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旅游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
韩正说,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
坚持先行先试,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动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重大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在浦东率先试行,力争融资租赁业务、国际贸易结算中心、期货保税交割、全国信托登记中心、国际航运船舶保税登记、口岸监管模式创新等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深化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推进园区土地二次开发试点。积极构建大区域、轻型化、扁平化的新型区域管理体制,在川沙、祝桥等区域探索大市镇管理模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机制。
稳步推进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按照国家部署,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精心做好各方面工作,为全国推广发挥示范作用。抓住先行先试机遇,积极推动服务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细分,努力吸引各类服务业聚集。支持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快提升发展能级。根据规范税制、合理负担的要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改革试点行业和企业税负不增加。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力度。发挥国有资本流动平台作用,完善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管控模式,促进国有资产有进有退、有序流动。规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改革。
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着力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放开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细化政策措施,继续解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融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项目审批等突出问题。积极支持吸纳就业和科技创新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进一步扩大口岸对外开放,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注重稳外需、调结构、促平衡,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高附加值产品进口集散功能。把握国际生产要素布局重组的新趋势,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新业态和新产业。鼓励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
推动新形势下国内区域合作,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府服务
韩正说,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全面加强政府服务。
行政效率高低集中体现政府服务质量。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审批效率。全面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加快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推广标准化审批,编制200项审批事项的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优化简化产业园区和规划工业区块的项目审批流程,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建成市、区两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推进部门受理窗口建设,扩大窗口直接办理覆盖面。继续减少审批事项,再取消、调整80项以上。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探索建立统一的市民服务热线,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增强事业单位运行活力。
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的投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内容,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提升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保障水平。着眼于降低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坚持尽可能减少政府行政性收费,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无法律要求的行政收费。制定加强行政性收费管理的政府规章,严格规范征收项目、收费标准、计费方式。
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公开
韩正说,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依法、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府信息。推进政府部门可以公开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各类基础政务数据对社会开放。积极运用政府微博等新媒体,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大力推进公共资金透明运行。细化政府预算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认真做好部门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部门“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公开,加大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力度。
推进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公开透明。扩大食品生产销售、规划、房屋征收与补偿、环保等行政审批结果公开。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情况通报制度。推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全面公开共有产权保障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成本构成和分配结果。扩大国有资本经营监管情况的公开。着力推动医院、学校、公交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
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运作规范有序
韩正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运作规范有序。
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上海市依法行政“十二五”规划》,依法合规破解制约转型发展的制度性、政策性瓶颈,严格依法履行和行使政府职能。完善行政执法协调协作机制,推行联动执法、协同执法和指定管辖、协议管辖,在增强执法合力上实现突破。贯彻《行政强制法》,依法规范行政强制实施主体,健全行政强制程序。全面实施执法行为规范手册制度,完善执法调查规则。
加强规章建设,为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向社会公开征集政府规章议题、立项论证制度,实行政府规章草案公告和听证制度。制定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政府规章,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必经程序,实行重大行政决策草案社会公布和后评估制度。
从严治政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
韩正说,坚持从严治政,努力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人民的信任是人民政府立足之基,政府公务员首先要赢得人民充分信任。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提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强化能力建设,提高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加大公开选调交流力度。着力加强廉政建设,严惩贪污腐败,推广“制度加科技”机制,更加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围绕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突出问题,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和纠风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任何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都容易导致腐败。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受到人民最严格的监督。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所有政府部门都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着力加强政府内部监督,严格考核,严肃问责,促进政府公务员勤政廉政,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设身处地考虑群众利益,从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耐心细致回应群众诉求,努力使每项重要决策和工作符合群众愿望,为群众带来实惠。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为群众办事的本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勇于改正错误,善于推动政府工作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乐意向政府反映诉求、愿意向政府提出意见,真正信赖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好申论啊`~ {:soso_e10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