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大龄考生公考遴选记)
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大龄考生公考遴选记我想说,感谢论坛,是“不忘初心,坚持梦想”这个八个字吸引了我,让我有心坐下来认真写写这篇迟到的文章。作为一名30+的在职妈妈,我感觉我的选择与努力真的是“逼出来的”,就像那句话---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就用这个做标题吧,谨以此来纪念我曾经奋斗过得“二青春”,也给大家抛砖引玉作点参考好了。各阶段聊的侧重点可能不同,但整个公考程序基本上都会涉及到,比如报考、笔试、面试、体检、政审、遴选、转任等。
一、瀑布的行走轨迹---简介
理工女,本科,老家河南。
04-08年,南方某外企工作。
09年,某省厅专业人才招录,笔、面岗位第一。
11年,省考,某县级单位,笔、面岗位第一。
14年,郑州遴选,某市直单位,笔、面岗位第一。
支流---09年-14年期间,我还参加过N次公考、遴选,反正有机会就报,有时候甚至没有时间复习或者没空去考场。不过我是把考试作为一个常态来走的,就算没有复习,也去当做一次模考(多好的模考机会哈,那么多人陪着你练笔,比自己孤灯夜战好太多啦)。我非常赞同万川大师那句话:考试,对于公务员来说是一种能力,不管是入门、还是将来的转岗、晋升等等,考试都阴魂不散的呵呵,所以,我正是把考试作为一个必要能力在培养。
同时我发现理工科类的参加公考很郁闷,每次都是只招一个,有时还只能选不限,都是万人坑,必须考第一,笔试面试都必须考第一,这样才会有保票。羡慕文科类的专业,特别是法律啊经济啊之类的一招就是八九个。不过我们无法改变,那么只能要求自己,我们的眼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二、江河起源---选择与起点
04年毕业后,曾经也像大多数工科生一样,满心壮志的要做设计,对公考嗤之以鼻,所以去了南方,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面试,如愿进入了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外企研发中心,待遇不错就是太忙、辐射大,所以怀了Baby后辞职回到河南。现在想来,想奉劝为了好待遇的准公务员一句,想好你图的什么再报考公务员,公务员唯一的好处就是稳定、仕途、有精力照顾家里(相对外企私企而言,不排除部分部门忙到发疯哈),但决不赚钱!生活是相对公平的,想赚多少钱就得下多少工夫,不要只羡慕人家光彩的外在,多看看人家背后的付出和眼泪,然后再决定自己怎么选择和行动。我在外企时候的确比现在待遇好很多,但是连续两三个月加班到一点搞成一个项目的经历也只有那时候经历过。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淡定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所得所失。(扯得有点远了,想哪说哪吧:)
回到河南以后,本来想继续做设计的,但是发现我们家这里的科技行业的确落后啊,开发区那么大的企业实际上也只是手工作坊而已,设计的产品不经过批量试产、层层质检就直接流向市场,作为一个设计者,自己一手做出的东西就这么不负责任的走出去,我绝对做不到,非常失望。
09年,Baby四个月时,老公给我报了某省厅专业人才公开考试,笔、面岗位第一,进去后发现竟然是合同制,俺有点怒了,典型的二等公民,深深感受到了身份的差距,不服?那就只能亮剑给他们瞧瞧!另一方面原因,是发现公务员的一点好处,毕竟大多数并不那么忙,有精力教育孩子,作为母亲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遂与公考结下不解之缘。
三、蜿蜒前行---走投无路的选择
这两年期间报考过多次,由于家在这里只能选郑州市区,无奈郑州竞争实在是太厉害,几次都是一两分之差而无缘,都是血泪啊。
11年,已经马上30的我眼看没有机会了(当时的很多公考都限制到30岁以下),我研究了下之前考试各单位的入围情况,发现因为我报的都是不限专业,或者大专业类别只招一个的,而且是郑州市区这么炙手可热的地方,进这样的岗位差一两分,但是这分数放到市县或者非热门岗位,百分之七八十都能入围,所以选择岗位很重要,对比几个可以报的,然后尽量选择限制多但是你却可以满足的非热门单位,这样往往事半功倍,也就是所谓的选择比努力重要。这个意识很重要,因为在报考的时候战火已经拉开了,你还在随意掷炸弹吗?那么你不当炮灰谁当炮灰?!这正是这个意识,让我在接下来的考试中看起来比较幸运些吧。
省考来了,逼近30岁的我,把这当成我最后一次押宝,曲线救国,先报个县级单位进去再说。连市级单位都没敢报,选了一个县级单位。
由于还上着班,回家还要带孩子,我没有太多时间复习,所以只能抓精髓。行测唯一做的就是历年真题,没有必要做太多,因为真题太珍贵了,做一套少一套,所以我是一套可能做三天(上班之外的时间哈),第一天做,第二、三天纠错总结,一定要研究透彻,问三点:1、为什么答案是这个?2、我为什么错了,做题思路还是粗心大意?3、怎么避免再错,练习正确解题思维?
行测如此,申论更是如此,当时的申论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很难提升。由于上班,我没有整块时间写,所以只能偷偷看、背,半月评论、人民日报评论、论坛上的范文,一下一大堆,看多了不消化,所以一定不要多,要精,选择适合自己行文风格的,这样比较容易变成自己的东西。还是强调思考,看之前先想想这个主题我会怎么写,然后再看人家的,便于找差距,会发现知识储备是次要的,思路才是主要的,它决定了你会怎么行文断句,会从哪些侧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觉得笔试也是一种思维训练,一定要研究学习高人的思路,对比才会有提高,否则闭门造车只能原地踏步。
结果好像很轻松,笔、面岗位第一。以为体检政审好像就没什么事了,不料还是有点惊险,体检前几天我不放心自己去测了下,结果俩问题,一是心电图T波异常,二是贫血(HGB仅65,>80才达标),我请教医生,心电图可能是太累,天天晚上搂孩子睡不好觉,贫血也是怀孕之后才有的,一直没补上来,一时半会也很难达标。但都没什么根本性问题,注意休息补养慢慢调调就好了。我快崩溃了,我慢不了啊,不到一周就体检了,不能因为这点小问题就淘汰了。那时候输血的想法都有,被家人劝阻了怕染病啊得不偿失,只有让老公看着孩子睡,我养啊,除了吃补铁补血药,天天猪血、鳝鱼、黑米、木耳的吃,后来看见黑色食物都想吐,不过还好,体检最后溜边通过了。
真的进来了,才发现永远没有最后一次。告别都市的繁华,我来到一个陌生的、以前都不知道名字的小县城,新的开始也意味着我又一次的三地分居生活(孩子只能跟着父母在另一个城市了)。我发现我真的是有很强适应能力,刚去的时候积极工作、快乐生活,竟然也觉得小县城悠悠的生活蛮不错的,快让我丧失斗志了,乐不思蜀的就过了两年了。眼看着孩子要上幼儿园上学,那里的条件真的是跟郑州差不少,放着这边的条件不用,我觉得愧对孩子。所以我必须想办法回去,借调、找关系,都试过,才发现原来曲线救国的想法太简单了,从县里到省会是那么遥远的距离。
四、瀑布---遴选的跳跃
也说说借调的事吧,当时的基层单位还是很忙的,非常缺专业技术人员,我去的时候单位有个新系统省里已经要求两年了,愣是没开展起来,眼看必须上了,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我头上,先不说技术上的东西,那个一个科室一个科室沟通、手把手教啊就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弄得还不错,在全省系统里也算排名不错了,于是机会来了,省厅抽了几个人过去帮忙,我就被借调过去了。满心欢喜的想着接触省里领导慢慢给真调过去,没想到在那待了一段就发现这只能是想想而已。省厅根本不把咱当自己人,就只是、只是帮忙的!是真忙,忙得天天加班,家在郑州都没回,住在省厅隔壁酒店里,费用还得自己单位报销,那个没娘孩的感觉啊,就只想回家找“娘”!受受苦也行,只要有机会给咱转也行啊,打听到的答案却是:有借调过来五六年的人还没机会呢,就别想了吧,要是不想耽误原单位发展,还不如早找理由回去呢。
希望破灭,我也想到了找关系,到处打听啊谁认识能说话的人,倒是有几个接腔的,说认识某某副职什么的,简历交给人家都石沉大海。谁也靠不住,那就靠自己吧!
于是又开始了公考的日子,不过多了一个选择--遴选。
14年5月,郑州市直单位遴选,我找到了一个有点把握的岗位,一方面遴选面向公务员,人数会少些,另一方面有一个要我本专业的,不用去蹭人家计算机啊不限的光了,虽然还是只招一个,但是我觉得机会难得,决定拼一把。
关于遴选笔试真题和解答,我当时发了一个帖子,供以后参加遴选的同志参考(链接http://www.110bbs.com/forum-301-1.html),遴选的试题跟一般公考有很大差别,有基础知识、时政、辩证、案例分析和论文,分数重头在后者。我到处找各省市的遴选真题,发现真是少,不过也看出点端倪,遴选更侧重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参加的本来都是公务员,基础、时政、辩证大家都差不多,所以要想提升,只能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深度。我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理论热点面对面、十八大报告原文、政府工作报告原文,我的遴选笔试资料就仅此而已,和寥寥无几的真题。但是却很有用,首先十八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涵盖基础知识和辩证,而且是知道案例分析的指挥棒,的确,看起来很枯燥,看完什么也没记住,所以我用的是“读”,一定要出声的读,这样你就会发现御手笔写的真是好啊,那排比句用的,再好的申论句子不过了!而且,层级结构、内涵策略真的是绝妙,同时也会让你看待问题的时候有大局观,大局观从哪来?只有当你明白了看过了全局在去分析局部问题的时候,你才会有大局观,而这两个报告就是最好的全局。然后是理论热点面对面,对问题分析的最透彻,对策最完善的读本,会教你怎样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哇塞,这不就是案例分析和论文嘛。而且教你怎么去思考,我同样是用读,好的段落抄下来反复看。
笔试就这么通过了,第一名,但是仅仅比第二名多0.5分,所以面试又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