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之家 发表于 2014-2-6 12:15:45

也说“煽情”

也说“煽情”
                                          文/长短无句

      提起“煽情”, 如今似乎多有贬义。然而,充斥我们眼帘的各类“煽情”表演却越演越烈,大有到了不煽则无情的地步。煽情领军人物以前有煽情大婶倪萍,现在有煽情王子朱军,那情煽的可谓是炉火纯青,嫌足了观众的眼泪儿还让你感觉意犹未尽。那么,这情倒底需不需要煽?该不该煽?该怎么煽?煽到什么程度为好呢?这中间,学问可是大了。

  有机会让倪大婶,朱大哥亲自煽一把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但生活中的我们呢,我们需要不需要煽情呢?或者说我们需要不需要更畅快淋漓的表达一下我们内心的情感呢?

  情,自然无须过多解释。而煽情,则重在一个“煽”字儿。我们姑且望文生义一下:煽者,扇火也。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先要有火,也就是说要先有情。第二才是扇的问题,没有火,对着一块儿石头,就是扇一辈子,怕也是扇不出一点儿火星儿来。

  中国人表达情感一贯是比较含蓄的,特别是在父母与儿女之间,一方面是父母在儿女面前端着架子放不下来,一方面是儿女过多的尊敬长辈而行孝道,表达情感往往不如外面的狐朋狗友或闺房密友来得直接和坦诚。到头来,总感觉有很多话还没有说出来,深埋在心底,成为生活乃至于生命中的一种遗憾。

  曾经参加过朋友河南省婚庆服务业协会副会长、婚礼策划主持专家郭建军为别人主持的婚礼,过后有人评价曰:丫得太能煽情了,大喜的日子,把新郎新娘父母双方都煽哭了。

  而在我看来,这所谓的煽情,偏偏是我们所缺少的。

  记得参加过一场婚礼,从开始到结束,新娘都咧着嘴笑得跟一朵花儿似的,反而惹人非义。都说女儿是娘的心头肉,闺女出嫁,相当于把娘心头的肉剜下来一大块儿,怎么这作女儿的这么开心呢?中国传统的婚礼中,更有哭嫁一说。流传的一首哭嫁歌:“短命吹手天寿锣,逼得我心碎意乱莫奈何!我的爸呀我的妈,我在你奶根脚下长大,费尽二老苦心血。千般恩情我没报,万滴甘露未酬答。明日就要离开你,内心话向谁去表达?我的爸呀我的妈,我愿侍奉二老不愿嫁。”

  当然了,过去的婚姻是父母包办,媒妁之言,嫁过去日子是好是坏还是两说,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也是新娘哭嫁的原因之一,现在婚姻自由,结婚都是你情我愿,高高兴兴的事儿。但离娘而去,以哭来表达对父母的难分难舍还是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意义的。

  朋友主持婚礼并无固定的程序,除了必要的几个过场,更多的是随着婚礼场面上的需要而临时组织语言。内心的真实流露,往往更具有感人的力量。而他总是这样善于感动,他走进了别人的内心世界,那新人对爱情的痴狂,儿女对父母的感恩,父母对新人的牵挂。在别人的故事里,他感动着别人的感动,流露着自己的真情。特别是在新人喝交杯酒,行鞠躬礼,点蜡烛,倒香槟的过程中,那些如散文诗,如唠家常,如自言语,如话外音的质朴,亲切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浸满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胸腔,让爱意,在婚姻的那一方空间里静静的滋润和渲染。

  其实,情感早就准备好了,面对亲朋好友,嘉宾满堂,或许只是在心底隐忍……而此刻,往往一句最贴心的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话语在掠过,夺眶而出,只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借口。

  其实,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表达情感的契机,而哭,也不仅仅是悲伤,更有情到深处无以表达的外在表现。这不是在煽情,而是我们长期压抑在假面下的“真我”引领出来,恢复我们最真实的面目。在婚礼这样的一个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表达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最肆无忌惮的回应。

  成年后,那些人高马大、气宇轩昂的儿子们再没有依偎在母亲怀里的权利,当儿时需要仰视的母亲变得瘦小羸弱,鬃发白霜;出阁后,那些风姿娇美,贤良惠中的女儿们再没有在父亲身上撒娇的机会,当童年可以攀登的父亲变得皱纹纵横,双肩无力,再拥抱一次吧,以最庄重的形式,给父母一个用一生来践行的承诺和回答:好好过日子,让父母放心。

  这不是煽情,这是爱的表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说“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