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 发表于 2013-7-24 22:21:23

做人要懂得起码的礼数


做人讲礼数,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对每一个人的起码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同志特别是一些年青同志不太懂得礼数,与文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一个现人应该具有的礼仪要求相去甚远,值得引起重视。比如,有的同志进见别人不事先预约,不敲门、不经允许就进入;有的与领导、同事、好友见面不知道打个招呼,问个好,有时当作没看见;有的学生收到人们的捐赠的礼物,连鞠个躬,说声谢谢都不会;父母、师长和亲人生日,不说尽一份孝心,没人提醒还不知打个电话、发条信息进行问候和祝愿;还有的得到他人的帮助,安排了工作也不告知喜讯,缺乏应有的感恩之心,等等。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引导不够,社会大环境影响,以及学校加强礼节教育不到位的因素,也有个人自身品行修养的原因。也许不少同志都有这种感觉和体验,包括自己的子女在内,觉得应该引起重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懂得做人的起码礼数。

古人讲“仓廪实而知礼仪”。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了、富裕了,人们就更应该懂得文明礼节。因为讲文明、懂礼数是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中国是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我们的先辈创建了丰富的礼仪文化,礼仪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仁义礼智信”,其中就有一个“礼”字。《增广贤文》中,关于做人要讲礼节的贤文还有不少,如:“礼义兴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伤人一语,痛如刀割;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在当今倡导个性张扬的社会,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缺少礼貌修养,不把礼节当回事,甚至认为是小事一桩,以致产生了许多不和谐之声,给自身也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礼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通行证,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当前创建和谐社会,很有必要重视礼节修养,充分发挥这一社会“润滑剂”的功效。一个没有礼数的人,即使有文凭、有职位,也会到处碰壁,成为不受人们欢迎的人。

有这样一则耳熟能详的笑话,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讲的是一个外地年轻人要到叶家庄去办事。他走了很长时间,想知道还有多少路程,便去问一位在田间耕作的长者:“喂!老头,到叶家庄还有多少里路?”长者看了看年轻人,想了一会说:“年轻人,到叶家庄还有三‘亩’路程。”年轻人一听长者的回答,非常生气地指责长者:“你们这个地方的人真没文化,路只有多少里的,哪有讲多少‘亩’的。我问的是到叶家庄还有多少‘里’路。”长者不急不慢地回答道:“年轻人,我们这也是讲多少‘里’路程的,只是因为你不讲‘礼’,所以我也无法跟你讲‘里’。”年轻人这才明白了长者的意思,赶紧向长者赔礼道歉,这才得到了长者的谅解和帮助。这说明礼貌对我们做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讲礼貌,否则你是难以得到别人的真诚帮助的。

由此可见,做人有礼数很重要。一个人有没有礼数对他的日常生活、婚姻、事业、家庭,及至关系到他的一生命运。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素质内涵的体现。自古以来,会做人的人都是一帆风顺,前途似锦,反之,就会仕途多难,让人瞧不起。无论是社会、单位以及家庭成员之间,都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做到懂礼数,讲礼节,否则有的人整会天生活在一个不公平、不被人尊重的环境中,内心是难以达到和谐的,相处也会是不自然、不自在的。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习一些传统的礼仪规范,现代的礼仪要求,注意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与人交往中做到讲文明、懂礼貌,从而赢得大家对你的尊重与信任,取得事业上的发展进步。比如,出外做客要有约在先,提前告知,相会的时间要根据人家的情况确定,长短适宜,不给他人的工作、生活造成麻烦;在家待客时要热情接待和招呼,上茶让烟,拉拉家常,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临走时要送出门,说声常来、再见之类的客气话;与人交谈时,尽量说些最近、最新鲜和轻松愉快的话题,讲求时效性,注意不讲那些过去的令人感伤或不愿意提及的事;得到领导、同事和朋友的关心帮助,自己的困难问题得到解决时,应该登门致谢,表达感激之情,不能事办了没回音;每逢重大节日,重要亲人、师长的节日,或自己在某方面有了进步,注意给他们打个电话、发条信息问个好,告知自己的喜讯,让他们少为你操心着急,分离到你的喜悦,等等。这些看似很小又不起眼的事,其实做起来都不难,举手投足之间即可完成,关键是要养成习惯,认真地去做,坚持经常。长此以往,就能养成一种文明礼貌,懂得礼数的习惯,就会使自己的素质得以提升,进而赢得人们的尊重信任,得到领导、同事、师长和亲人的夸奖。这样一件有利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问题的关键是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真正落实到大量的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中去,形成自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人要懂得起码的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