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唐 发表于 2011-3-30 09:32:25

申论热点

提要] 事实上,“用工荒”问题,从这个提法开始,就忽略了农民工及其他身份工人的利益及感受。
    春节过后“用工荒”再现,上海餐饮业缺工20万人,东部某沿海省份地方政府组团到西部招人,只完成一成指标。一时谈“荒”色变,媒体也纷纷献计献策,以求“解决民工荒”问题。   事实上,“用工荒”问题,从这个提法开始,就忽略了农民工及其他身份工人的利益及感受。所谓“用工荒”,其实工人仍在,只是这些工人不再打这份工而已。他们不是存心与某个城市的用工企业作对,也不是傻到有大好赚钱的机会弃之不顾。他们可能是因为家乡的收成更好,或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每个人都一定在心中仔细盘算过、比较过。
    “用工荒”的提法与强化其作为“问题”、“病症”而存在的视角,就忽视了以上感受,成为从部分用工企业及东部沿海城市单一角度下提出的定义。在单一视角下针对“病症”所开的“药方”,就很可能“头痛医脚”。因此,与其说“用工荒”,不如用“转型阵痛”来定义当前的用工紧张问题。既是“转型”,“阵痛”就不可少,甚至是有益的。不是常说要依靠市场之手调节生产要素的配置与流动么?所谓“用工荒”,正是调节的过程。试图用非市场的手段来“纠正”、“治疗”,效果自然未必佳。
    工人不肯来,主要是所得不足。若用工企业能开出足够高的薪资,本不至于如此。一些所谓“治疗”和“解决”办法的目的,不是着眼转型,却指望回到过去廉价用工、低权利用工、低福利用工的状态。到西部招工,也无非冀望于有更贫穷、更缺钱的工人来“接班”。这种办法,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远。
    目前,沿海地方政府所能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消除地区户籍壁垒。长期以来,外来工人(还不仅限于农民工)在东部发达城市,可以工作、纳税、缴纳四金(或三金),却很难享有与户籍挂钩的各项福利。一些不需要太多技能的工作机会,几乎成为本地户籍市民的专利。外来工人只能做一些本地市民不屑为的工种。这使劳动人口流动而难以融入,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当然很容易选择回归或转移,也造成所谓的“用工荒”。其实,若没有户籍壁垒以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存在,上海餐饮行业的“用工荒”何以不能以依靠本地劳动力解决?
    另外,也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空间。目前,相对较高的税负及其他环境原因,降低了中国小企业主的利润空间。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就难以通过让利的方式提高工人薪水,只能面临要么关闭要么赔本的困境。
    其实,一个城市的政府的服务对象,原本包括众多外来工人。这种服务不仅是提供生存和保护,也包括站在他们的利益立场看待问题,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不然,内外有别,便难怪“外来工”待价而沽
                                                                                                                                    ——大公热点

zlf0129 发表于 2011-3-30 09:55:12

回复 唐唐 的帖子

不错但我感觉紧不是户籍壁垒照成的,任何原因都是相互结合照成的,所以也要用结合的方式解决,但用什么办法确实要通过实践证明。

帅哥++爱++美女 发表于 2011-5-9 12:38:54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