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犯考上公务员“把关不严”是闹哪样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公务员报考条件,“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重庆云云阳一名在案嫌犯却成为“漏网之鱼”。并在岗位上工作一年。近日,这名在案嫌犯和多名参与其政审的官员受到当地政府处分。(4月8日《新京报》)身为一名因“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被警方抓获,后得到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犯,却不偏不倚的考上了公务员,并且工作了一年之久后,才因被媒体曝光而受处分。究其缘由,官方回应——审核把关不严,造成了闹剧。好一句“把关不严”,于是乎,这平常的字眼似乎将疑犯考上公务员这出闹剧解释得完美无缺。但是,这经不起群众雪亮的眼睛的考验,更不敢接受组织的检验。那么,这简简单单的四字短语背后究竟掩藏了什么猫腻呢?轻敲脑门,不难发现——首先,作为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犯,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不被传唤?其日常行为能不接受相应部门的监督?否也!难道有幕后黑伞为其“遮风避雨”,才得以躲避重重关卡,杀出公考之路,最终仕途上任。这也能自圆其说“把关不严”?简直荒唐、可耻。这样的丑态,势必让党员干部的形象一落千丈,让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其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参考人的政治面貌、背景是要经过反复地审核的,就职前也是要接受相应部门的严格审查的。就此,该疑犯又是怎么通过重重公考考生身份审核关卡的呢?难道存在隐秘的“利益同盟”,甚至“收贿受贿”?如真是这样,简直是重蹈了去年“一枚方大同,臭了整个越秀区”的覆辙。对于此种荒唐的“选官”之举,这是要闹哪样?总之,严重损毁了党和政府在百信心中的廉洁形象。如此腐败是与政府性质水火不容的。笔者浅见,发生这样的闹剧,况且还是在基层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又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与群众直接接触最多、最频繁的,最直接在群众心中反映政府形象的部门,真心不该出现这样的闹剧。于是乎,笔者翘首期盼——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保持本色,牢记“两个务必”,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组织更进一步深化干部队伍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严格打击替一个既有作风问题,还可能是涉嫌犯罪的官员粉饰化妆、当遮羞布的丑陋行为,以壮士断腕之心纯洁党组织。 (宋健)很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