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 发表于 2013-4-9 10:02:05

2013年招警考试《申论》第九章小材料作文题的“新八股”结构

第一节作文题结构的基本要求
  思想内容与体裁不同,结构形式也不同;同一个内容与体裁。考生的认识或写作技能有差别,结构也会不一样。结构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万万忽视不得。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各种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问的组合关系。结构受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制约。这种制约体现在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上。根据观点和材料、材料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形成思路,这样也就形成了结构。小材料作文题的一般要求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是说文章的各个部分应该搭配匀称,无残缺、断裂或者虎头蛇尾。条理清楚是指文章的段落层次排列有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合乎逻辑.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文理自然顺畅。就小材料作文题的作答而言,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开头部分、主体部分、结尾部分。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文章的结构还是有一个基本规律和基本格式可循的。
  基本规律:围绕中心,依据体裁,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灵活安排。
  基本方法:全局在胸,分析综合,先编提纲,然后成文。
  基本格式:思路线索,层次结构,开头结尾,中间过渡,交代照应。
  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规律及内部联系的认识及其思维展开的脉络.线索则是思路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将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东西。任何文章都要有思路和线索。记叙文一般以时间、空间、人物、情感等为线索;议论文一般以事理逻辑为线索,体现为并列、层进、对照和总分四种关系:说明文一般以时问过程、空间组成或事理逻辑为线索,可根据具体内容恰当选取。小材料作文题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作答小材料作文题时,一定要思路清晰,线索明确,一以贯之。
  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表现的次序,段落则是思想内容层次的转折间歇反映在文字上的停顿。在决定这种次序和停顿的划分时,一定要做到合乎情理和符合层次段落的性质.这样才能使层次清楚.段落分明,使文章条理清晰。行文一定要划分段落。划分段落除了依据上面所说的思维的进程和文章的转折外。把握段落内容的单一性、完整性和结构的阶段性、连贯性也是很重要的。文章不可不分段,也不能分得太细。分多少和怎样分,都要根据条理清晰的需要,按照符合事物发展过程、便于读者清楚理解、能够突出重点的原则。
  这两条都是使文章脉络畅通、线索分明、前后连贯、结构完整、行文严谨的重要手段。在人民警察录用考试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过渡与照应,会使考生的作文提高一个层次,更博得阅卷老师的认可,取得高分。
  (一)过渡
  过渡,是上下文层次段落间衔接转换的桥梁和标志。凡文章内容转换处,都应根据具体情况,借助某种词语加以提醒.进行过渡,才能使上下连贯、条理清晰。常见的过渡形式或手段有三种:一是借助关联词语,如“因此”、“由此观之”、“然而”、“但是”、“总之”、“综上所述”等等。这类关联词语一般放在段首或句首。二是过渡旬,即起承前启后、过渡搭桥作用的句子,它一般放在两个需要过渡的段落或层次之间。三是过渡段,它的作用与过渡句相同,位置也一样.只是它自身还包含一些较为具体的内容(如概括上文的意思,提示下文的内容等)。有时,过渡段是一句话时.那么这样的过渡段同时也是过渡句。运用过渡手段,会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作答小材料作文题的时候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往往使用过渡。一是当论述的内容重点或论述方面发生转变时要使用。这种转变可以表示为上下文之间的多种关系:承接、转折、深入、补充、因果等。二是由分论到总论、由总论到分论,或是由这个问题的论述转到另一个问题的论述时,也要使用过渡。在使用过渡时要做到自然、迅速、巧妙。
  (二)照应
  照应,通俗地说就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照应不像过渡那样,可有单独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构成.而必须由前后相关的成双成组的语句或段落构成。常常是交代在前,照应在后;暗示在前,挑明在后,伏笔在前,应笔在后等等。合理而巧妙地运用照应,不但使文章脉络贯通,章法灵活致密,而且可以使文章中某些关键的内容得到强化,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常见的照应方式有“首尾照应”、“题文照应”和“前后照应”三种。人民警察录用考试中,根据实际情况.恰当运用.必能使文章生色。

第二节开头、结尾和主体
  开头虽短.但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古人称之为“凤头”,即其言要鲜明、简洁、漂亮。它是文章的序幕.是思路的起点,是通篇感情的基调。所以,开头应该在通篇考虑后决定。开头的办法很多,或开门见山.或烘云托月,或异军突起,或平中见奇,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开头方法。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呢?文无定法,开头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小材料作文题的开头主要有开门见山法、宕开一笔法、设置疑问法、征引名言法、概括介绍法、树立靶子法等多种。不论用哪种方法开头,都要简洁、有力。小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以下二种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的写法可以使论点鲜明突出,便于考生围绕论点选择材料,展开沦证,也便于阅卷老师把握文章的要点和结构,从而给出高分。它又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
  1.引用名言
  【示例】古语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
  【分析】此开头,引用古语直接入题,简洁明快。既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又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2.运用修辞
  【示例一】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
  【示例二】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立谏言者事业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祸国殃民而遗臭万年。
  【分析】示例一一用比喻的修辞来说明主旨,给人具体形象的感觉,便于读者认识所论述的观点;示例二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鲜明醒目。
  3.巧设疑问
  【示例】水者,柔也?
  【分析】四个字开头,用笔极省,借助疑问,吸引读者,同时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4.解题
  【示例】我赞美“舍生取义”。因为“舍生取义”是千百万仁人志士的人生哲理,它激励人们为了真理和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崇高、圣洁,它使一切见利忘义之辈、苟且偷生之徒变得渺小、丑恶。
  【分析】直接对“舍生取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鲜明而简洁。
  (二)缘事入笔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一个事实或材料而开头,主要细分为三种形式。
  1.略述式
  【示例】据说,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向画家李苦禅请教:“什么字最难写”李老回答说:“‘一’字最难写。”初一听,真不解其义,然而,细细一想,却觉得含义深邃——那就是世间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是最难做到的。
  【分析】这段开头,简述一个材料,然后由此得出论点,简单明了。
  2.简析式
  【示例】闲谈中听见有人这样批评一些能言善辩的同学:“一个大学生高谈阔论、鼓唇弄舌像个啥样子?”言外之义,能言善辩、口齿伶俐的同学都是“华而不实”,该贴上“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标签了。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那些将自己埋入书山题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才能得到“稳重”、“踏实”的美称,他们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形象。这纯粹是一种误解和偏见。
  【分析】此开头在列举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后,进行简要的评述,然后再提出论点,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3.引申式
  在文章的开头叙述一个故事或一个事实,然后通过联想引申,得出论点。这样的开头往往因为从材料中引申出论点。立意也就很深了。
  【示例】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15年,一批欧洲传教士在大洋洲极北处建立了一个传教站。在其不远处,有一个原始部落,他们还使用着磨制石斧。于是,传教士送给土著人大批短柄钢斧,旨在提高土著人的生产效益。结果却大出所料,那些钢斧只是增加了土著人的睡眠时间。乍一听,这像是个笑话,细一想.却觉得这里面隐含着一个需要人们正确认识的关系,即生产力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没有较高素质的生产者,即使有先进的生产资料,也不会有发达的生产力。
  【分析】对材料进行引申,对论点进行深化,立意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结尾是全文自然而有力的收束,故古人称之为“豹尾”,意在喻其短小而有力。尾结得好,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结尾虽无固定程式.但也有基本原则,那就是:水到渠成的必然性、议论内容的总结性、关联上文的呼应性和力截奔马的简洁性。结尾对文章的成败有如此大的作用.怎么才能给作文结一个余韵悠长的尾呢?
  方法一:瓜熟蒂落。自然结尾
  【示例】我突然明白:原来春天是一个我们可以快乐成长的季节,是一个可以让我们美丽的一段时光。哦,妈妈,我找回春天了!可是,你还应该告诉我啊:凡是美好的东西,就都是春天。
  【分析】这种方法是指文章的结尾随论述的结束而自然形成。水到渠成,不加雕饰,简洁自然。
  方法二:卒章显志。深化中心
  【示例一】我敢肯定:我就是未来的风景。
  【示例二】感谢上帝的声音,虽然有时那声音是那么虚幻,但我却始终相信它的存在——因为上帝就是我自己。
  【示例三】小草的声音如此细小,可她的生命力却如此伟大。
  【分析】运用这种方法,在文章结尾点明全文的中心,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上面的三个结尾,就是这方面的典范,第一个,不仅道出了考生的雄心壮志,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第二个,直接点出“上帝就是我自己”,一语点题;第三个,用转折的复句,突出强调小草生命力的伟大,赞美之情溢出,从而点题。
  方法三:包揽全局.收束全文
  【示例】由此看来,长处真是一把双刃剑啊,当剑的一面利刃对着敌人时.另一面利刃却对着自己啊。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了某个长处,就可以拿来到处炫耀了。在使用自己的长处时。大家一定要像用剑一样:学会利用对着敌人的那一面利刃,同时也要小心对着自己的那面利刃啊。
  【分析】在文章结尾时把全文的内容加以总结,得出结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收束了全文.有利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全文内容,对文章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方法四:散文笔法。拓展意境
  【示例】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往往被一些虚掩着的困难所困住.恪守于方寸之地。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大,只要我们不断地开拓,勇于创新,也许你会发现困难只不过是一扇门.一扇把你困在一个
  “小”世界、阻碍你闯入“大”世界的门。
  【分析】结尾运用抒情或议论阐发典型事情的普遍意义,从而拓展了文章的认识价值或社会价值。方法五: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对开头所写的内容在结尾时再次提及。结尾在开头的基础上,稍微有变化,既和开头呼应.又使结尾不简单重复开头,使得文章结构紧密,浑然一体,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此外,结尾的方法还有呼告式、比喻式、哲理式、引用式、双关式等许多方法。在文章结尾上.你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审题之后,中心论点,论述角度等问题都已解决,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论证”的问题。在文章结构当中,主体部分的结构是最为重要的,而议论文“主体部分”的结构实际上就是“论证”的结构。前篇已有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第三节 把握“新八股”结果
  文无定法.不等于无法。世间千变万化的文章体式,就大类而言,其结构还是有共同规律的。
  从历年人民警察录用考试的情况来看,所考的大多数为议论文文体,写好议论文,一要提出明确的观点:二要选取恰当的论据;三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包括选好论证方法和进行论证分析;四要安排好论证结构,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或总分,做到思路清,条理明;五要注意语言犀利;六要重视题目的标定。
  所有议论文都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但仅仅知道这点,还不足以答好小材料作文题。要想写出精彩的文章.就必须知道每部分应该承担什么任务,要写哪些东西,包括几段。了解了这些,才算抓住了这种结构程式的灵魂。概括地说,小材料作文题的作答模式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八个段落,我们称之为议论文八段锦,即“新八股”。
  全文共分三部分八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部分,引论部分.包括两段:
  第一段,根据中心观点的需要引述原材料。避免全盘照抄,特别是那些文字较长的材料,应该根据自己对试题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要点,对某个或某些关键性概念做必要的定义,以澄清可能产生的歧义。第二段.由所引材料引出中心论点,明确表述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论点应该是一个论断,不要出现多中心。引论是为全文确立中心或基调的。应试作文时,引论中所引材料应该概括简洁,提出论点要鲜明准确.不宜过长.否则容易造成头重脚轻或偏离题意的毛病。第二部分本论部分,包括四段:第三段.列出第一个分论点,即就命题所陈述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来证明总论点是由原材料引出的.是正确的.为第一层论证。第四段.列出第二个分论点,即从社会生活中另取一个角度不同的材料做论据,从不同的角度对总论点进行第二层分析论证。第五段.列出第三个分论点.即从社会生活中再另取一个角度不同的材料做论据,从不同的角度对总论点进行第三层分析论证。第六段.联系现实.即再用概括事例印证一下总论点的正确性,说明其普遍意义,这是前面三层论证的自然延伸。应简洁明了,不必再进行分析沦证。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分别地、有层次地、提出支持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和论据,来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充分论证中心论点的合理性。要充分摆事实,讲道理。论据中除了理沦阐述外,要注意选择具有说服力的实例。实例的选择不要勉强,有时没有实例也无不可。理论和实例的阐述,除了首先要做到简明准确之外,如果可能.尽量自然地显示作者在哲学、历史和文学诸方面的知识素养。这部分的三个分论点和第二段的总论点为总分关系,三个分论点之间的论证方式有三种:
  1.层进式。各层次之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使文章有一定的深度,也叫纵深法。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即围绕着中心论点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反复验证,从而加强论证的力量。
  3.对照式。围绕中心沦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述。鲜明的对比性能使文章显得层次分明,内容饱满,极具说服力。
  第三部分结论部分,包括两段:
  第七段,总结全文,是前面分析的自然归纳,要简短。可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总结。
  第八段,结尾,从文气上收束全文。可根据自己的所长和文章内容,恰当选取结尾的方法。结论是对全文内容的综合与概括。常与引论形成首尾呼应的态势,以加强文章的力量。对于小材料作文题而言,最好还是回到原材料上来。结论要写得收束有力,又余昧无穷。
  【示例】挪威人捕沙丁鱼,总要将鱼槽运回码头,因此鱼的死活便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可是,除了一艘渔船能带活鱼回港外,其他各船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那么这艘渔船成功的奥秘何在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沙丁鱼只有不断游动才不至于死亡,因此这位船长就往鱼槽中放了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这条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到处摩擦,促进了沙丁鱼的游动,于是鱼便能鲜活到港了,这便是“鲶鱼效应”。认真阅读材料,仔细分析,联系现实生活.然后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例文】
  “鲶鱼效应”的启示
  挪威人捕沙丁鱼.总要将鱼槽运回码头,因此鱼的死活便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可是,除了一艘渔船能带活鱼回港外,其他各船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那么这艘渔船成功的奥秘何在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沙丁鱼只有不断游动才不至于死亡,因此这位船长就往鱼槽中放了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这条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到处摩擦,促进了沙丁鱼的游动,于是鱼便能鲜活到港了,这便是“鲶鱼效应”。【一股】从“鲶鱼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二股】竞争就是要打破一种僵死的状态.输入新的机制,而“鲶鱼效应”就是要改变沙丁鱼群的呆滞状态,使其活跃起来,从而达到保存生命的目的。从这一点上说,“鲶鱼效应”就是一种竞争的效应。【三股】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竞争的历史.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一不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人类正是在同自然界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在这种竞争中.人类形成了生理、心理上的特质,从而能够更有力地征服自然。在人类与自然界竞争的同时,人类内部不同民族间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如具有悠久文明的中华民族,雅利安民族以及后来居上的欧罗巴民族.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竞争.人类在今天才会出现如此繁盛的景象。试想,如果没有这种与天与人的竞争,我们恐怕还会妇古猿那样在树上攀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吧!【四股】人类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竞争更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激烈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竞争中,一个国家只有成为竞争的强者,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那些竞争中的落伍失败者,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欺侮。曾几何时.我们还曾为美日汽车市场大战而惊叹,还曾为西方令人眼花缭乱的,。告宣传而迷惑,甚至还曾谈竞争而色变。似乎竞争只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是阴谋、卑劣的代名词。而在今天,我们也终于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企业中.招标承包.优化劳动组合;发展市场经济,鼓励自由竞争;就连人大代表的选举.也一反过去的只见选票不见人的状况,让候选人登台竞选。记得曾有一句话:“在芝加哥.穿高跟鞋的姑娘比内地小伙走得还快。”但如今,君不见,人们的脚步都已匆匆?竞争是现代文明的催化剂.是强者的竞赛,要实现中华民族多少年来魂牵梦萦的强国梦,只有勇敢地走入外面的世界,去经受竞争的锻造。【五股】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人们似乎过于“谦谦君子”,当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中强大起来时,我们还在悠闲地研究故纸堆,恪守着中庸之道,在与西方竞争中失败的中国,饱尝了欺辱、辛酸,而今,觉醒的中国已勇敢地打开国门,去迎接竞争的考验。改革开放使中国如逢春古树,焕发出新的活力。【六股】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像别里科夫一般,自缚于套中,便会如那呆滞的沙丁鱼群,在消沉中死亡。【七股】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投身竞争之中,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八股】
  【分析】本文是运用“新八股”这一程式,就“鲶鱼效应”的材料写的一篇文章。本文一股,引述原材料:二般,提出论点: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三股,就原材料进行分析;四股,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进行分析:五股,就当今的现实进行分析,由于本股是重点,所以分为三小段进行阐述;六股,联系实际;七股,总结全文;八股,结尾。作者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高屋建瓴,由远及近,条理清晰地进行了分析.并用我国引入竞争机制带来的变化加以印证,论点鲜明,论证有力,极具说服力。
  “新八股”为考生作答小材料作文题提供了基本结构模式。这种基本结构模式,在实际写作中,可有不同的变化.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变式,供考生作答时使用:第一种结构:“总一分一总”式结构这是作答小材料作文题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方式。在论证思路中,有的是先总说后分说,有的先分说后总说,或者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这就是“总一分一总”式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
  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示例】说“思”
  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
  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二)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点的分,论点来。
  【示例】说“思”
  1.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三)递进式
  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示例】说“思”
  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
  3.还要“善思”(怎么样)
  (四)正反式
  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有些论点可侧重从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可侧重反面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
  【示例】说“思”
  1.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
  2.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
  3.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
  (五)对比式
  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示例】说“思”
  1.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
  2.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
  3.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f思想根源对比)
  4.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
  (六)归纳式
  先摆出一系列能说明总论点的事实,然后归纳得出总论点。归纳式往往用于段落里对某个观点的论证,而用作全文结构形式的较少,一般与其他形式结合使用。
  【示例】说“思”
  1.牛顿从观察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实例一)
  2.瓦特从观察烧开水到发明蒸汽机(实例二)
  3.马克思从观察商品交换到发表剩余价值学说(实例三)
  4.凡事必须多动脑(归纳)
  (七)证明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用一系列事实证明之。层次安排与归纳式正好相反。(示例略)议论文每一个命题,几乎都可以按这几种结构形式构思。多进行“一个题目,多种构思”的训练,有益于开拓思路。当然,以上只是议论文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在具体运用时要求灵活变通,驾驭自如。第二种结构:引议联结式这种结构一般用于读后感等议论文。“引”,围绕话题;“议”,发表议论;“联”,联系实际;“结”,结束话题。引,就是对原材料作概述、摘要,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提醒:要取其精要,不要照搬照抄。议,是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联,是文章的关键,由材料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的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第三种结构:起承转合式“起”就是提出观点;“承”即论述自己的观点;“转”就是转向问题的反面,再加一层论述;“合”是总结.综合.结束论证。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继而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是为合。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即采用此种结构形式,全文虽短小,但语惊四座,起承转合手法的运用使得全文一气呵成,文气肆恣,被称为“千古绝调”。以这种结构格式写出来的文章,一可以眉目清楚,二可使内容丰蕴。
  使用“新八股”展开分论点进行论述,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分得开:所谓“分得开”,就是分论点之间没有包容关系,也没有交叉关系。
  【示例】《读书乐》的分论点
  分论点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也。
  分论点二:读书是一种有益的脑力劳动,二乐也。
  分论点三: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素养,三乐也。
  【分析】这里的第二个分论点实际上有总括作用,它包含了第一、第三个分论点,而第三个分论点也可以包括“增长知识”,所以跟第一个分论点构成了包含关系。这就是典型的没分开的情况。
  (二)扣得准:所有分论点都必须回答同一问题。
  (三)排得顺:分论点或对照,或并列,或递进,都要排得合适,不能随意,更不能颠倒。

baoerya123 发表于 2013-4-9 10:59:07

京东巨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招警考试《申论》第九章小材料作文题的“新八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