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erya123 发表于 2013-4-5 11:32:06

警务前移 社区里的110

警务前移 社区里的110  “将社区警务室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区110”
  与社区民警的办公地点一起前移的,还有社区的警务服务工作。如今在社区警务室,居民不用走远就可以开证明、办理犬证、查询户籍、咨询政策、报警求助。社区的很多警情在社区民警这里就得到了先期处置,而社区民警就地接处警也正是新《十条措施》的要求之一。
  3月12日,在华侨路某酒店打工的云南人黎某突然身亡。接到派出所指令后,正在社区工作的马兴贵第一个赶到了现场,保护现场,并协助增援警力展开工作。最终调查显示黎某死于自杀,但黎某家属依然对其打工的酒店提出了高额赔偿要求,酒店方断然拒绝。考虑到家属的情感需求,马兴贵和孙朝平苦口婆心,对双方进行了将近十天的协调和劝导,最终达成单位从人性化给予补偿的协议。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孙朝平一脸疲惫地从调解室里走了出来,长舒一口气:双方终于在协议上签下了名字。
  采访中记者得知,马兴贵和孙朝平平均每个月接处警量在五六十起,其中大量是邻里纠纷、商业纠纷的调处。因此,新改造的社区警务室里设置了专门的调解室,让当事双方的问题在社区里就能得到解决。而对社区民警由于熟悉而产生的信任,也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很多时候矛盾双方的情绪都很激动,我们到了现场以后,他们一看是熟人,气氛就不那么紧绷了。有时候,看在我们的面子上,双方各退一步,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与此同时,大量的求助警情也在社区民警接处警环节就得到了解决。居民小陈因为小孩被锁家中打了110报警,“新街口地区向来堵车严重,我们报警以后,想着民警怎么也得十几分钟才能从派出所赶过来,没想到,电话放下才两分钟,马警官就出现在我们家门口。一看到他,我们的心一下就放下了。”
  “在我们接到的大量警情里,邻里纠纷、群众求助占了相当的比例,社区民警接处警,在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需要的同时,也有力支援了派出所的其他警力,确保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社会面警情的处置和案件的侦破当中”,在警方看来,“社区警务前移,实际上是将社区警务室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区110”。
  警务改革 科技护航
  “警务室虽小,但是五脏俱全”
  在确保警力沉入社区的同时,南京警方还努力盘活现有警力,增强社区民警配比,对管辖范围过大的重点责任区力争做到一区两警,协作管理。在慈悲社社区,除了配备两名社区民警,还有两名协管员和五名社区保安,即使是周末,警务室也有民警值班。
  据了解,新政实施以来,仅鼓楼分局就新增了17名社区民警,每名社区民警管理的实有人口也由原先的9600多人降至了7900人左右。民警人数增加了,见警率、管事率以及群众的安全感也相应提高了。
  除了警务人员的配备,新的《十条措施》也将社区警务室的标准化建设提到了更高的要求。在慈悲社社区警务室,记者看到30平方米的警务室划分为接待区、调解区、监控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忙而不乱。警务室虽小,科技配备却也是“五脏俱全”,警务室外的LED屏上,滚动播放着社区治安晴雨表和防范注意事项;监控室里的大屏幕上,小区各主要路口的画面实时传送过来,治安状况一目了然;人手一台的小小执法取证仪,更是社区民警执法取证的“利器”。
  今年2月中旬一天,马兴贵接到处警指令:辖区某商场发生一起消费纠纷,摊主涉嫌欺诈消费者。来到现场后,马兴贵打开随身携带的执法取证仪,往柜台上一放:“现在我们所说的话都将录音、摄像,你要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刚才还气焰嚣张的摊主,一下老实了许多,主动承认了自己的欺诈行为。“可别小看了这个U盘大小的取证仪,它既是对我们执法工作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约束,我们执法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忠实记录。”
  执法取证仪、智能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化的警务配备,从技术上为社区警务改革措施的落实提供了保障。据了解,今年底前南京警方还将完成70%以上警务室的标准化建设,使警务室真正成为“社区里的110、家门口的派出所”,让社区警务改革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市民群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务前移 社区里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