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洋,一半是火焰——记我的三次公务员考试经历
<DIV class=tpc_content id=read_tpc><BR><BR>一半是海洋 一半是火焰 <BR> ——记我的三次公务员考试经历 <BR> <BR> 外面天气一天天转凉,考公氛围一天天升温。 <BR> 眼下,又到了公务员考试的季节,电视、报纸、网络到处充斥着跟这个热点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今年公务员报考持续火爆,热的发烫。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达到了37万,2007年突破了50万,而今年报名合格人数居然超过了80万,平均竞争比例为1:60,有的热门职位甚至出现了“三千人争一位”的残酷局面。全民“考公争官”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同时,搞专家培训的、做内部辅导的、卖绝密资料的、传小道消息的等相关产业也是层出不穷,五花八门,水涨船高。可以说,考公务员已经成为我国考试产业板块中增势最猛、人数最多、行情最为看涨的第一板块,可能在世界上找不出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热衷于做“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了,这也许大概以及确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会义的国情所决定的吧。 <BR> 我曾经也是这支“考公”大军中的一员,既收获过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酸楚,亲身经历了一段波折跌宕、情节曲折的难忘过程。2005年初-2006年底,我先后参加了三次公务员考试,其中,两次报考江苏省公务员,一次报考国家公务员,有点幸运的是,三次考试均进了面试,笔试过关率达到100%;有点遗憾的是,两次考试都栽在了面试上,面试过关率为33%。呵呵! <BR><BR> 序 曲 <BR> <BR> 说起我的考公动机,与别的同道可能还有些不同,应该是属于那种“先上车后补票”性质,不是要寻找一份工作,而只是给自己盖一个身份的印迹。怎么说呢?2004年2月,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我稀里胡涂地参加了当地市委办文字秘书公开招考,在此之前,至于市委办是什么样的机构?秘书是做什么样的工作?一无所知,甚至我这个做教师的连政府大院的门都从未进去过。过了两轮笔试、一轮面试,直到组织要到学校政审考察的前一晚,我才迫不得已、心惊胆寒地向对我恩重如山的老校长坦白交待。老校长刚听我吱吱唔唔讲了个大概意思,说了句“再说”就拍地挂了电话,留下我傻站在宿舍门外的阳台上,足足半小时没有反应过来。离开学校的那天,办好交接手续后,我惴惴不安地到校长室向老校长告别,像一个犯错的孩子站在他的办公桌前,老校长则埋头不理,视若不见,一言不发,整整十分钟,我话未语,泪先流,他终于抬头看了看我,叹了口气,说:人各有志,你走吧! <BR> 2004年3月10日,我走出了工作两年半并且留下很多美好回忆的东洲中学,离开了教了一年半的0204班的孩子们,迈进了别人羡慕的机关单位,捧起了所谓的官家饭碗。其实,有谁相信,离开那天夜里,我居然躺在床上莫名其妙地痛哭一场,说实话,我至今还是觉得没有做够教师这行,舍不得,也很留恋在讲台那种自如的感觉,做自己喜欢的事,虽苦也甜。做公务员,并不是你想像中那样轻松,如果干我这行的话,劝君深思,因为你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炼狱”的滋味。呵呵,绝不是恐吓!很不走运,我们这批考进机关工作的同志,没有能享受到以前的政策待遇(前面来的同事进单位后直接或通过象征性考试可以自动转为公务员),也就是说,我们是干着公务员活的非公务员。如果你想要从事业编制转为公务员性质,就必须参加全省公务员考试,这可是硬碰硬的真功夫,没有半点水分可言的。为了在领导眼中,证明自己是个上进的年轻人,我只能硬着头皮、壮起胆量踏上考公这条辛苦路。 <BR> <BR> 沮丧-惊喜-崩溃 <BR> <BR> 2005年5月,我第一次报名参加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考试类别:B类;报考职位:乡镇文秘;招录人数:3人,报名人数近100人,比例:1:33。为了这次考试,我确实是做足了功课,复习工作自认为还是相当充分的。因为当时我刚进办公室工作,还没有过多参与重要文稿写作,任务不多,精力集中,空余时间也比较多。记得那时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租了一个小套间,每天晚上搬张小课桌放在床边,一边用笔划来划去,一边口中念念有辞,不到深夜不罢休,似乎还真有点找到了以前在大学里考试前狂背的感觉,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我虽有台破电视机,但没有有线电视信号,仅收到的两个海门台,一天到晚不是卖壮阳药,就是治花柳病,逼得我只能集中注意力看书!在此,严重感谢海门电视台! <BR>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我虽然口头低调,便心里还是很底气地去南通赶考。考试地点设在西公园中学,上午考“公共基础知识”,下午考“行政能力测试”。怎么都没有想到,上午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自己犯了个极大的低级错误,最后一题是公文写作,要求很简单,修改一个有多处错误的“请示”,25分,这对于我来说轻车熟路,专业对口,提笔就写,洋洋洒洒,试卷背面有两页方格,每页500字。我边写边想:怎么留两页纸写“请示”,没有这么内容写啊。拉长、拉长、再拉长吧!快写到第二面一半时,忽然,我发现在这页上面有一行蚂蚁大小的文字:请根据请示写一则批复。晕死!居然是两个题目,汗一下了冒出来了!时间紧迫,情况突然,只能赶快收笔,在剩下的空白地方草草写了几行,权作“批复”。结果:“请示”篇幅又臭又长,“批复”有话没处写,两篇公文皆受影响,25分估计能得到个7-8分就不错了!考完这门后,我极度心灰意冷,根本没有勇气再继续考第二门行政能力测试了,甚至有种放弃回家的念头。最终还是咬牙把试考完,灰头土脸地回了家,发誓不向任何人提起这场丢人的失败考试。 <BR> 两个月后,虽然早就听说网上可以查成绩了,但我还是抱着必败的想法,懒得去想这破事。然而,有一天,楼下同事却告诉我说分数还挺高,应该入围有戏,我死活不信,以为戏言,同事便硬拉我去电脑前确认:151.9分!呵呵,确实还算不错的分数,而且更幸运的是,我正好挤进文秘组前9名,第7名比我多4分,第9名只比我少0.7分,如果把我这成绩放到别的组别里,肯定不能达线的,简直幸运到极点了!实事求是说,这次我能够进入面试,绝对是个意外之喜,完全有点狗屎运的感觉。这个意外收获,有点让我飘飘然起来,似乎自己的两只脚都已经迈进了公务员的门槛,因为我对自己的面试能力没有半点怀疑,天真地认为凭自己的表达能力,面试小菜一碟!然而,老天爷还是惩罚了我! <BR> 一个月后,我和另一个入围的同事同去南通面试。记得那年,笔试成绩占30%,面试成绩占70%,虽然我的笔试分数比第三名少近10分,但我只要能在面试上得到个好分数,完全有希望完成大逆转,因此,信心十足!面试地点在南通市委党校,几百号人从早上7点就被集中关在一个大教室里,门外还请了武警把关,这个阵势确实让我真的心里有点慌张。我抽到我们这个组最后一个,下午3点多,我在一名武警的“押送”下进场,从“候考室”到“考试室”这段并不是很长的路,我却感觉走的很久、很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紧张感传遍全身每一个细胞,特别是在爬四层楼时,两条腿特沉、特累,甚至有种不属于自己身体的感觉。呵呵!其实,真正进入考场面对考官后,我反而没有了什么紧张的感觉。记得面试的考题并不是很难,其中还有个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即兴演讲,我是那种临场兴奋型选手,拿到题目,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考虑,就开口讲了起来。语速太快,思维太快,甚至语速超过了思维,这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总之,那天的发挥很一般,不过,我当时还是感觉自己能闯过这一关!出了考场,我发现前面一个考生仍在等待,他的成绩已经出来了:79.8分,暂列第三名!现在等的正是我的分数,也就是说,我与他两人中谁分高谁进线,谁低谁淘汰,我知道他的笔试排名比我高,因此,我必须超过80.5分才有希望胜过他,直到这时,我还是很有信心!难熬的五分钟等待,武警小伙终于拿着我的分数出来了,远远的,他对着我笑,说:你的分还是蛮高的。我有点心安,忙迎上去拿到了分数单,一眼扫去,心格蹬一下,掉进了冰窟窿!79.6分!输了!那个竞争对手看到我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跑过一看,开心的笑了!拍拍我的肩膀说:没什么,下次再来吧!虽然当时我已是毫无意识地呆立在那里,但还是条件反射似地给他一个笑容说:没什么的。真是想像不出当时我那个笑容有多么的不自然!距离成功就差那么一小步,别人跨进去了,而我却摔下来了。真的,现实就是这残酷!两个人PK,我不仅仅输了0.2分,而是输了一年的心血,一年的苦读,一切又要从头再来!那一刹那,我真的无法接受这种结局!自己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也许就叫做“冰火两重天”吧。我头脑一片空白,迷迷糊糊,失魂落魄,就是存在一个念头,尽快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越快越好,甚至连叫辆出租车的想法都没有了,只是木然地一个劲向前走,向前走,从南通党校步行到了“麦客隆”乘坐回海门的车,整整花了近1个小时,而自己却一点儿都没有感觉到累!说实话,长这么大,还从没有过什么事能对我有过这样重的打击,即使是高考失败,因为,这次我距离目标实在太近太近了,就好像我满怀欢喜地伸手去抓一只特别漂亮的肥皂泡泡,结果碰到了,却一下子破裂了,化为乌有。后来,我平静地总结了一下,其实我的面试分数确实不算低,那天整个考场面试分压得都不高,我面试分排在第四名,比第三名少0.2分,而比第五名要多出8.6分,确实十分可惜。如果当时我面试表现再好一点点,那么结果可能……,但世界上没有如果!唯心地说,我甚至认为可能在笔试时把所有好的运气提前用完了,而这次面试只是把所有欠的都还了出来而已,想起了《无间道》里那句经典台词:出来混,终究要还的!当然,这次失败我还是从中汲取了不少教训和经验:一是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思维、清晰的表述是面试的关键,其实拿到题目,如果你能用较多的时间思考一下,不仅有助整理思路,而且也向考官表明你的头脑是真正花时间去思考的。二是不要轻言放弃,试想如果笔试时我因为出点差错而放弃另一场考试的话,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三是不要盲目乐观,很显然,面试时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前提是再冷静一些,镇定一些。你可以充满自信,但不能盲目的自信。 <BR> 如果说这次笔试的成功,是个意外;那么,这次面试的失败同样是一个意外。好像过程中充满了偶然性,然而,偶然中又往往存在必然。我总向往戏剧的人生,戏剧的生活,而实际上,我的第一次公务员考试的经历何尝不是一部波澜起伏的戏剧?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部戏剧仅仅开了个序幕而已,高潮还在后面…… <BR>我被中联部撞了一下腰 <BR><BR> 如果说我的第一次江苏省公务员考试,打了一个有准备之战,那么第二次国家公务员考试,则不折不扣是一场无把握之战。我之所以决定去淌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个混水,一是图个新鲜,满足一下好奇心,想看看传说的国考试卷到底长成什么样,到底有多么难?二是想为第二年再战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积累些经验,国家的试卷都做过了,难道还怕省里的试卷吗?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精神胜利法!第三个原因,则掺杂一些个人情感因素在其中,可以说缘于对一个远方女孩的承诺吧,我曾在她面前提起过考公的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刚回海门不久,就收到她从南京寄来的三大本考公资料,捧着沉甸甸的邮包,心里感动之外更多出几分压力,似乎如果不去报名还真有点对不住人家这份情意。不管结果怎么样,态度要积极,说到要做到,这是一个男人最起码的原则! <BR> 2005年10月15日开始接受考生报名。这是国家第一次实行网上报名和资格审查,虽然网报程序有些复杂,但可以让各地考生免除了去现场报名的车旅辛劳,并且各个部门、各个职位的报考情况随时查询、一览无余,绝对是好事情,赞一个!我花了较长时间作了研究分析,自作聪明地想先不急着报名,挑个人数最少、相对冷门的部门,直到最后两天,我才敲定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职位:“离退休干部局”,报名时我看到通过审核的人数还不多,谁知到了最后一天,人数“噌”地一下子上去了,500多人争3个职位,看来,不仅仅是我一个“聪明人”,呵呵!至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机构,我头脑中没有任何概念,只知道是好像相当于中国共**的一个外交部,不管那么多了,自己能不能通过笔试还是个大大的问号,先报了再说!其实,这个名报得还是有隐患的! <BR> 2005年11月26日,我踏上去南京考试的客车。说实话,直到上车前那一刻,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去现这次丑,丢这次人,肚里没货,心里没底,毕竟没有为这次考试作过任何准备,朋友寄给我的书更是原封未动,一笔未划,以这种状态去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只能死路一条!既然走到这一步,还是不要放弃,咬牙继续往前走吧,似乎这样做才能对得起朋友送的三本书和自己花掉的一百块的报名费,现在想想,确实挺佩服自己那时的勇气和脸皮,呵呵!我的考场设在南京工业大学。试卷果然难得一塌糊涂,我自然考得一塌糊涂。特别是“行政能力测试”,120分钟内完成150个题目,根本就是让你与时间赛跑。跟着感觉走,选好不放手,这是我最大的经验!虽然试考得不好,但是心情还是不错,我在考场上碰到了以前在盐城师院读书时几个师妹,相见甚欢,怀旧谈今,这场考试倒成了我名副其实的“校友聚会”。当然,最让我开心的,还在南京工作的杨洲夫妇请我在街上喝了一碗味道奇美的羊汤,回味无穷,香气犹存,这也是我对那次南京之行印象最深刻的,最怀念的情节了!这是一碗神奇的羊汤,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BR> 从南京考试归来,我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就像一颗小石子抛入湖中,荡开几层细微的波纹之后,很快水面恢复了原来的平静。时间过了一个多月,我无意中在网上查到了自己的笔式成绩:126.8分,对这个成绩我很是满意,甚至惊喜,全国统一达标线只有110分,超过这么多,真的不容易了!当时,我并没有想过这个分数能进入面试。有一天,我正在打乒乓球时,某个朋友打我手机说:知道吗,网上登出你的名字了,你进面试了!欣喜万分,我赶忙扔下球拍和对面莫名其妙的球友,就跑往办公室上网核实:中联部离退休干部局这个职位,全国共有12个人入围,我果真名列其中!头脑中第一个念头:我要去北京了!当夜,大脑兴奋,我一夜未眠! <BR> 第二天,我兴奋之后,开始了现实的担忧,自己该如何跟领导汇报?我这次考试一直都是保密状态中,从未跟身边任何人提起过,还没有勇气承受别人笑话的口吻,因为在很多人眼中,我的举动无疑是飞蛾扑火,甚至会让领导认为这是我一种不安分工作的表现。就在这天,我正式接到了中联部的电话,通知我1月18日赴北京面试。“纸包不住火”,事已至此,我只能向同事和领导坦白。有位领导看了我的面试通知单后,过了好一会儿,抬头问我:也就是说,你今后可能就到北京工作了?是啊!我这时才想到自己真的要面临一个新命运转折点了!年前,往往是我们单位最忙碌、最需人手的阶段,科室同事们都在加班加点,而我此时请假确实有点不太合适。大家虽然对我的事感到有点惊讶,但还是给我很大理解和支持,一路绿灯,放行!我自己倒是感觉很过意不去,15日我加了一夜班,尽量多做点事,多写点字。16日中午,我的两个朋友开车送到我去上海搭乘去北京T22列车。有点倒霉的是,明明订好的往返双程票,出发前居然被我弄丢了一张,近500块白白打了水票。而在去上海的路上,我们的车子又遇到了一点麻烦,只能花钱消灾,几经波折才总算到达上海火车站。真是出师不利啊!虽然大哥安慰我说:“可能是好事多磨吧”,但我心中还是有些不祥的预感,可能此行不会过于顺利。临进站前,向朋友挥手告别时,居然有点伤感,莫名其妙,可能这跟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单独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有关吧。到了列车上,收到大哥的短信:放心吧,兄弟,我们来前为你求了佛的!当时,眼睛湿润了! <BR> “上海-北京”T字开头的列车,据说是当时条件最好的列车了,头天晚上7点出发,第二天早上7点到达,每个小房间4个人,温暖如春、设施完全,简直就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标准间。我这个人非常喜欢身在旅途的感觉,喜欢看着窗外原来静止的树、房子、景色向我扑面而来、跳跃而过的感觉,那一刻,他们似乎都被赋于了神奇的生命力,并且我还在旅途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人,会遇到新鲜好玩的事。这次我的“室友”就是两个美丽的姑娘和一个则是中科院的博导,短暂的沟通很快化解了陌生的尴尬,我们几个旅途中相识的朋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倒也是挺有意思的经历。可惜,我前一天刚熬过一个通宵,实在坚持不住,最先去梦里了见周公。一觉醒来,列车已经到达了北京站,窗外黑漆漆一片,只有站台上几盏昏黄的灯光隐隐约约地晃动。北京,我又来了! <BR> 是的,没错,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应该说,每个中国人都有着很强的北京情结,我也不例外。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当唱起“我爱北京天安门”时,心中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像伟大首都到底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我才能去一次北京?2000年,大二暑假,我第一次和几个同学来到了北京,在40度的天气里,22岁的我爬上了长城、登上了天安门、逛了圈故宫,更没有忘记看一眼心中的圣地--北京电影学院。六年前的夏天,我是为园梦而来;六年后的冬天,我是为寻梦而来。这次来到北京,似乎没有了以前的陌生感,也没有了曾经的新奇和激动。北京的冬天,很冷,然而我却感觉不到半点寒意,甚至还有种形容不出来的热浪在胸中涌动,下了列车,我顺着拥挤的人流走出了车站,虽然并不知道到底去何方,但头还是昂得很高,步子还是迈得很大,似乎在提醒自己的双脚确确实实踏在了北京的土地上,离自己曾经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哥们,打车!”车站外面,不时传来浓厚北方口音的招呼声,很奇怪,我非常喜欢这种舌头打卷的北方口音,感觉特亲切,这可能跟我喜欢葛优、谢园、梁天那群北京混子演的电影有关吧。我被一个过份热情“的哥”拉到一个偏避的巷子里,原来是辆黑车(私家车接活),悦达起亚“千里马”,还是俺家乡盐城生产的,让我有种“他乡遇故已”的感觉,算了,看在家乡车的份上,就让他宰一次吧!全中国都知道“北京的哥”有张侃大山的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不定,他还告诉你跟这个部长喝过酒、哪个厅长洗过澡,只要你相信!呵呵,虽然如此,我还是感觉与这哥们胡侃神聊挺有意思,因为似乎我这张嘴皮也挺溜的,还不知道谁能忽悠了谁?“的哥”问我想去哪里?我却一下子没有了注意,最后想了想,还是决定去中联部看看吧,于是,“的哥”把我拉到了位于木樨地立交桥旁的中联部。晨雾中的中联部大楼,显得颇有几分神秘和庄严,门口的岗亭上,还有一位持枪而立的武警战士,面无表情,似塑像状。然而,让我极度郁闷的是,当我走到距离大门还有足足30米处,“塑像”突然“活”了起来,对我“刷”地来了一个“STOP”的手势,喝道:“站住!”,着实吓了我一跳,我欲走向前去解释,谁知这位老兄更为紧张,根本不理会我的意图,只是握枪喊话:“退,往后退!保持距离!”晕!简直把我当成恐怖分子似的,拜托大哥,我手里提的是公文包,又不是炸药包!居然连门都没有进得了,让我窝了一肚子火,只好让“的哥”给我拉到一个合适的宾馆先住下来再说。在我临走前,才看到门口的墙上挂着一个牌:“国家保密单位”,还真他母亲的够保密!当天,我落脚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附近一个小宾馆里,虽然设施陈旧了点,但还算整洁干净,特别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紧邻着商业繁荣的王府井大街,可惜因为第二天还要面试,也没有多少心思游逛北京的夜市。我和一个高中老同学见面小聚一下,便早早睡觉,养精蓄锐。可说实在的,眼睛虽闭着,但脑中的思绪还是跳跃着第二天面试的种种设想场面。这天深夜,我收到了办公室科长发来的短消息:“兄弟,现在是凌晨两点,我刚写完材料去医院吊水,祝你面试好运!”突然间,我心里泛起阵阵酸楚,有多少人知道干我们文秘这行的辛酸和痛苦! <BR>2006年1月18日,对我而言,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了中联部的大门。天还没亮,我却毫无睡意,早早起床洗簌完毕,整理仪容,反复对镜子练习面试时的开场白。到了大堂,看到昨天带我过来的“的哥”早已坐在沙发上等候,这才想起昨天他答应今天早上免费到宾馆接我去中联部,不但热情,而且守信,让我很是感动,对“北京的哥”的印象又加了不少分。这次到了中联部后,已有工作人员负责接待,把我们领到一个传达室里,在这里我终于见到其它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只是与网上的名字还对不上号,本想与他们攀谈几句,但大家一个个表情好像都很严肃,弄得我也不好意思主动上前搭讪。上午8点刚过,工作人员把我们带进大楼的会议室里,外面虽冰封三尺,里面却温暖如春,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面试前还要进行专业考试,临阵磨枪,为时已晚,只能硬着头皮上吧。所谓的专业考试共有三份试卷,分别是作文、英语和计算机,每门100分值,合计300分。细看试卷,暗叫不妙!计算机考的内容是编程,对我这个文科生而言根本一窍不通,英语也忘了差不多了,还是跟着感觉选个ABC。唯一得心应手的只有作文,题目是《论政党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我对政党外交工作也是一知半解,但写起来倒挺有感觉的,从忍受屈辱的清王朝到昂眉吐气的新中国,从开国领袖周恩来到外交奇才乔冠华再到诗人部长李肇星,谈古论今,夹叙夹议,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正写得面红耳赤、汗流浃背时(空调太温暖、情感特投入,呵呵),美女工作人员来到我的面前,敲了敲桌子,指了指门口,原来让我进面试室。晕!这帮坏到骨子里的家伙,居然是边考试边面试,剩我们写得晕头晕脑时,再拖过去过堂,太不厚道了!真轮到进面试室,心里多少还是有点紧张,特别是感觉脸烫地厉害,于是到洗手间浇了把冷水,让心里镇静一下。 <BR> 面对洗手间的镜子,我熟练地调节好自信的笑容,轻轻推开了面试室的门。哇!好大的阵容!对面的桌边坐了长长一排,估计足足10人以上,中间领头的是个中年女人,气质典雅,神情庄重,对我作了一番程序性的欢迎和祝贺后,冰冷地说道:“我们将要询问你有关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问题,请你如实回答,我们会到你工作单位进行核实,如有不符,责任自负。”当时的感觉是,怎么搞得像审讯罪犯?面试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比较常规,诸如自我介绍、报考动机以及一些有关社会热点和人际方面的问题等,印象深刻的有一个问题是:有人认为“神六”航天员是英雄,有人认为“神六”服务的科学家是英雄,你是怎么看法?我已经忘记当时怎么回答的,只记得当时我的回答还是思路清晰、论据充分、有理有节、激情四射,简直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纯属自我感觉,呵呵!然而,这几个问题回答完毕后,主考官柔声地说:“下面,我们进行英语口语对答,请作好准备。”听到这一句话,要跟我讲外语,不就是相当于对什么弹什么嘛,完了,彻底完了!我就像一只被拔了气门芯的皮球,彻底泄了气。最边一个面相和善的老头,笑眯眯对我说:Good Moring!虽然我心里洼凉洼凉的,但还是挤出僵硬的笑容,强作镇静很有底气状,用标准的伦敦郊区音回了一句老头:Good Moring!老头再语:“@#*……”我一边点头,一边微笑,故作听懂状,最后,嘴里总算挤出还算流利的一段鸟语:Sorry,I study chinese,My English is poor!当时,羞愧的我连死的心都有了!老头还是很亲切,依然微笑着客气地对我说:ByeBye!就这样,我以这种无比狼狈的方式结束了我的15分钟面试,告别了与我有着一面之缘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事后总结:一方面,应该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预先各项准备工作,比如报名时就应该考虑到中联部可能对英语有相关的要求,虽然招考简章里并没有提及,虽然我所报考的离退休干部局文秘可能并不太需要英语;另一方面,自身综合素质确实比较欠缺,很明显,我的英语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看来,当年从外语系叛逃到中文系不但是个疯狂的举动,更是一个愚蠢的行为。学习英语,任重道远!总之,虽然北京之行,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我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对自己充满信心、充满期待,甚至我还臆想:江苏省公务员的失败,也许是上天的故意安排,目的是让我能有更广的发挥空间,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如果没有上次的失败,也就不会有这次成功。然而,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无情的! <BR> 回到海门后,我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可以说,这种等待,既是甜蜜的,似乎梦想即将实现;也是痛苦的,无法接受希望落空的滋味。那些日子里,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甚至是在梦中,我都在焦急地等待北京来的消息。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生怕漏接了北京来电,我办公室的电话,只要看到是010开头,心跳就突然加速。那段日子里,我简直怀疑自己患上了精神压迫症。我动用了所有在北京的资源:同学、朋友、领导,请他们帮我探听消息,一会儿听说已经进了前六,一会儿又听说上报了中组部核实,我就在这云里雾里的小道消息中折磨着、幻想着、捕风捉影着。甚至,我还跟一位朋友去拜见了一个神秘的大师,此人信誓旦旦地告诉我:贵人扶持,吉光高照,无需担忧,必定成功!呵呵,无助时的人们,是最容易被瞒骗的,一点不假!一个月,两个月,四个月,我明明知道希望已经渺茫,但还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还在固执地等着最后的宣判!2007年5月,中联部终于公布了录取名单,果然没有我的名字!虽然早知道这没有悬念的失败,但是在网页打开的那一刻,心里还是有一种发自深处的挫折感,但很快就感到很释然,很轻松,终于彻底抛掉了最后一块梦想的碎片。 <BR> 在这场戏剧一般的“北京之行”拉上大幕之后,我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联部这次公开招考的公平公正性也产生了很大的质疑。两处疑点:一是没有完成计划录用人数。中联部原计划三个部门总共要录用8人,其中离退休干部局要录用4人,而结果全部加起来录用了4人,比原计划人数少了一半。二是在录用的4人中,有一人(张惠文)是后来单独补录,最令人不解的是,而王薇、李俊福两人居然是中联部2005年拟录用的人员(我在网上搜到了一份2005年中联部拟录用名单,两个人的名字赫然在列),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两个人考试前已经是中联部的人了,只不过是借这个机会转为合法性质,我们其他12名同志都作了一次人肉背景,陪人家完了一场游戏而已。实在令人愤恨!!! <BR> <BR> “圆满”的结局 <BR> <BR> 为了保险起见,我在徒劳无助地等待北京消息的同时,报了2006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B类,乡镇管理,招录10人,500人报名,比例1:50。但是,由于受到北京事件的影响,牵扯了我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试前的两个月内,我根本无法专心投入复习,因此,对自己的第二次江苏省公务考试并没有抱多大信心。只是安慰自己:尽力而为,不留遗憾! <BR> 这次考试虽然难度有所增加,但过程似乎特别的顺利,波澜不惊,风平浪静,与我此次心态一致。笔试成绩:148.5,正好名列入围30人中第10名。特别是这次面试,我终于找到了应该有的感觉,得到了85的高分,最终综合成绩排名第二位,毫于悬念地成为最后10名幸运者。但得知自己成绩的那一刻,很奇怪,这一回我居然没有多少欣喜和激动,平静地出奇,一切来得那样自然,好像去年欠我的东西,今年老天爷又还给了我,借期是一年,利息是北京一游。不管怎么说,似乎我还是以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给我公务员考试生涯作了个最后的了结。而我心中那个真实的梦想,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圆满”了。 <BR> 两年时间,一波三折,我几乎经历公务员考试这个游戏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情节,有喜、有悲,有高潮、有低谷,既让我感受直冲九重云霄的快乐,又让我忍受地狱烈焰煎烤的滋味,而这一切,都是属于我自己的,也只有我自己去体味,去咀嚼,去回忆…… <BR> <BR> 注:在这个特别的季节里,我谨用此篇与已经参加、正在参加以及将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分享!祝你们好运!<DIV id=alert_tpc style="MARGIN-TOP: 30px; COLOR: gray"> </DIV></DIV><!--复制帖子加链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