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务员考试网:是考生太“内向”还是招录太“偏向”
如果用人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如此随心所欲、不由分说,考生的权益谁来保障?公务员招录的公正和透明又如何确保?报考公务员,考试成绩虽好,最终却没被录用,这样的情况经常有。一般来说,决定不录用,最终都会拿出“体检不合格”、“政审不过关”等硬理由,让被拒录者心服口服。但在青海保监局公务员招录中,却出现了考生因“性格内向”而不被录取的怪事。
5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说,青海保监局去年公开招录6名公务员,到最后的考察环节,有三名考生分别因“性格内向”、“协调能力弱”、“年龄太小”被拒录。其中,因“性格内向”被拒录的考生黄红,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另外两名被拒录的考生岳太杉和郭华东,笔试面试的成绩也都非常优秀。
已经过了前面所有的难关,最终却因一句“性格内向”被挡在公务员招录的大门外,这让黄红怎么也想不通。她的疑问是:此前已有一系列的环节以供了解考生的基本情况,而用人单位在这一过程中并无不满,怎么到最后的考察环节,却冒出来一个“性格是否内向”的指标?针对被拒录考生的疑问,青海保监局人事处负责人表示,考察过程是公正的,其结果也符合招录岗位的要求,但考察工作的细节却要保密,不能透露。事实上,针对蹊跷的拒录,三名考生也多次要求青海保监局出具书面说明,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考生们提出的这些疑问和要求,完全合情合理——换了谁,也接受不了“一句性格内向就不录取”这样的现实,再怎么着,也得给个站得住脚的说法吧。更何况,通过记者的调查可知,被指“性格内向”的黄红,原单位的评价却是“与同事相处和睦,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如今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性格内向”,换谁谁都想不通。
但黄红们的疑问,在青海保监局人事处负责人王强一句“考察细节要保密”面前,却一下子石沉大海。“性格内向”、“协调能力弱”、“年龄太小”……这些明显缺乏说服力的理由,成了堂而皇之的拒录门槛。如果严谨的公务员招录,因为用人单位如此轻易地自由裁量而变得随心所欲,那么,其公正性和透明度必然会受到损害。因此,追问“性格内向不录用”背后的真相,不仅事关这几位考生的权益,也关乎公务员招录制度的公信力。
现行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该在考试前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完后,才向符合条件者发准考证。此外,用人部门的考核工作要通过被考核者原单位的组织,并听取群众意见。三名考生能进入最后的考察环节,说明他们之前已经通过了青海保监局的资格审查,而黄红原单位给出的“单位鉴定意见”,也清楚说明她的性格并无问题。就此而言,青海保监局最后突然抛出的那些拒录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此外,《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考核内容,也只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并无性格和年龄要求。严格来说,这已经属于就业歧视。
公务员招录,用人部门的确要有自主权,但它只体现在“岗位条件设置”、“按法规进行考核”、“面试”等这些看得见的环节,而绝不是一句“性格内向”就能拒录的随意,更不是任意设置门槛的歧视。用人部门的自主权如果失控,招录过程就必然会出现种种猫腻,权力寻租的空间也将滋生。“性格内向不录用”,荒诞背后的种种疑问,都需要青海保监局给出详细而有说服力的解释,绝不是一句“考察细节要保密”就能交代过去的。否则,如果用人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如此随心所欲、不由分说,考生的权益谁来保障?公务员招录的公正和透明又如何确保? 无语 这种还是需要根据当地的风俗才行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