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1日开始人民论坛
领导干部要有“职业风险”意识(人民论坛)周文彰《 人民日报 》( 2010年05月11日 04 版) 这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的一组数据:2009年1—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15420件,处分106626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3743人。如此大的“伤亡”人数,令人深思。 领导干部为何成了高危职业?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领导干部是监督的对象。不当官,监督相对较少;当了官,监督就随之而来;官多大,受监督的范围就多大;管多宽,受监督的范围就多宽。盯着领导干部的眼睛多得很。 第二,领导干部是诱惑的目标。领导干部握有大权,拥有资源,各种各样的诱惑就在身边,无需刻意争取便不期而至。就看你动心不动心,能不能顶得住。 第三,领导干部是“攻击”的靶子。谁攻击?糖衣炮弹攻击。那些想借你权用的人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因而攻击起来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糖衣炮弹的攻击之后,威逼要挟的攻击就开始了,找把柄、设套子,不由得你不束手就范。 若要仔细琢磨,还可列出一些其他原因,但仅仅上述三个方面,就足以使领导干部时刻处在危险之中。 其实,属于高危职业的不光是领导干部。成天跟疾病打交道的医生、在高空作业的电网工人、抢险救灾的专业队伍……他们也是时刻处在高危状态,但他们危及生命的比率并不高。奥妙何在?自觉防护保护。未能经受住考验的领导干部,缺的就是这一点。 按说,监督并不可怕。从某种意义上讲,监督恰恰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保护。时时刻刻牢记与权力相对应的责任和要求,牢记对权力的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不违规、不越轨,真金就不怕火来烧。可是,有的领导干部恰恰忘记了这一点,以为当了领导,就能为所欲为。官升得越高,越自我膨胀,忘记了监督,或无视监督,最后走向深渊。 按说,有诱惑也不可怕。不该去的地方别去,不该拿的东西别拿,不该碰的人别碰,只要严防死守这“三不铁则”,洁身自好,身无瑕疵,就能刀枪不入,平安无事。然而,有的领导干部看不到诱惑的危险,也缺乏顶住诱惑的意志,最后成了诱惑的俘虏,惨痛地倒在攻击之下。 说领导干部是高危职业,并不是说官场就多么凶险复杂,官场进不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大批人才坚守领导岗位,担任领导干部。而且,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何以如此?因为风险只对没有防范的人来说才是风险;对于洁身自好的人来说,风险并不存在。好比火眼金睛的警察,对于罪犯是魔鬼,对常人则是保护神。 事实上,官场复杂不复杂,取决于你自己。你简单,官场就简单;你复杂,官场就复杂。只要品行端正,诱惑再大对你无力,攻击再猛对你无效。“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 构筑护卫生命的坚强屏障(人民论坛)陈家兴《 人民日报 》( 2010年05月12日 04 版) 从汶川到玉树,两年两次强震在带来重大伤痛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在灾难风险防范方面的巨大进步。如今,灾难已经远去,震区重焕生机,但生命安全教育、自救互救能力建设,一刻也不可松懈。 研究表明,地震灾害发生后的3小时是最佳救援时间,获救生命成活率最高。然而,这宝贵的3小时,往往也是桥断路绝之时。山遥水迢,外部救援力量不能瞬间即至,灾区民众的自救互救就显得格外关键。 无论是汶川还是玉树,灾区干部群众都在震后第一时间展开自救互救,为减少人员伤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的群众,接受过的灾害预防教育甚少,灾后自救互救知识相对匮乏。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救援容易引起次生事故,消极等待则会错过最佳救助时机。经验与教训都警醒我们,灾后自救互救能力建设亟需加强。 自救意识最可宝贵,自救能力最为关键。面临不可预知的突发危险,人的应急反应能力是拯救自己的有力武器。要具备这种能力,需要通过生命安全教育,树立自救意识,掌握自救技巧。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的避震奇迹,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正是每学期一次的全校紧急疏散演习、每周二各班级的安全知识讲课,让该校2300多名师生在地震发生后的1分36秒内,成建制地有序集合到操场,无一伤亡。假若这样的生命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也在社区、村寨、厂矿有规划、有组织地进行;不仅针对地震,也针对其他各种危险进行,突发灾难带来的伤害就能有效降低。 互救精神不可或缺,互救行动需要科学。危险面前,想到尽一切可能挽救他人生命,体现的是人的精神境界;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施救,体现的则是人的生存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掌握一些施救技能,就都可以成为他人生命安全的依托。对于各单位、社区、村组来说,如果其中的党员干部或其他特定人员,能够掌握各种灾害的施救知识,配备一定的应急救援器材,那么他们就不仅是灾难面前科学施救的中坚力量,也是缓解受灾群众惊恐慌乱情绪的镇定剂。 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靠每个人自身的学习修为,更靠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制度化构建。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至今尚未将这种能力建设作为一项任务,纳入决策视野。有的虽然重视,但一说到需要一点经费和专门力量去推动,就放下再说。有的搞形式、走过场,未见 给力的很啊 给力的很啊 给力的很啊 给力的很啊
页:
[1]